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上海博物馆诚邀市民朋友们前往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一同开启博物馆非遗的奇妙之旅。下面是活动详情,要好玩收录本活动仅供参考。

活动时间:2023年5月18日(周四)13:00-16:00
活动地点: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

市民进上博非遗新体验活动详情

5月18日,上博准备了丰富的活动等你来参与,一起感受博物馆里的美好。

活动一、非遗新体验

参与者可以一次性了解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距离欣赏非遗修复技艺下的文物,感悟非遗技艺精妙的修复手法,并与非遗技艺大师面对面交流互动,开启不同一般的全新体验。

6项非遗项目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国家级)

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可溯源至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古铜局内修复高手“古铜张”一脉。第一代修复师王荣达先生正是“古铜张”张泰恩的再传弟子。他精湛的修复技艺在上博得以传承,至今已及四代。传统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包含清洗、拆除、去锈、矫形、拼接、配缺、塑形、翻模、刻纹、铸造、打磨、作色等十余个步骤,每个步骤均有很高的技术要求。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团队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将各工序变的更为便利和安全,也使上博青铜器修复与复制兼顾审美与科学的高水准,为研究与展陈提供有力的保障。

古陶瓷修复技艺(国家级)

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陶瓷修复技艺主要包括清洗、粘接、补缺、打磨、上色五大步骤,其难点在于如何补缺使补缺部分上色后达到和原器物浑然一体的效果。该项非遗技艺传承于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鼻祖饶鸿发先生,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历代工作者修复的陶瓷文物数以千计。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古陶瓷修复技艺团队积极探索新的修复材料和技法,同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和交流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为技艺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市级)

于2018年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至晚始于魏晋,成熟于唐宋,明代形成以“苏帮”和“扬帮”为代表的装裱流派,各有千秋。在昔日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工场中,苏、扬两派大师协力工作,打破技术保守的壁垒,以清洗画芯、揭除旧褙、补缀残缺、小托画芯、全色接笔五大工序为核心,形成了特有的“画芯善补精全,绫绢宽料整挖,配色和谐高雅,裱件平柔洁净”的上博古书画海派修复技艺,至今已传承四代。目前上海博物馆书画装裱修复团队承担着馆藏一万余件书画藏品的修复保养以及馆外珍贵书画文物的委托修复工作。

古代家具修复技艺(市级)

于2018年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代家具修复技艺的主要工序包括清洗、拼接、补配雕刻、打磨、做旧、组装以及修复后的定期上蜡保养等。每一道工序的执行都建立在对文物原工艺、原材料和原造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力求尽可能忠实地还原古代家具的原貌。该技艺至今已传承五代,各道工序所使用的技术和材料也在不断改进。目前上海博物馆古代家具修复团队除了负责馆藏古代家具的修复外,还承担竹木漆器修复工作,同时对木材原料、榫卯结构、文物常见病害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为修复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古籍修复技艺(市级)

于2018年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破损古籍纸张往往高度脆弱,其修复是一项化腐朽为神奇的工作。将书页小心揭开后,需采用和原纸相似的补纸细心修补每一页的孔洞,之后再进行喷水倒平、折页、修平、打磨等工序。对于书籍的装具函套与夹板,也要尽可能保留和修复完善。修复后的古籍达到《齐民要术》所说“自非向明举而看之,略不觉补”的近乎完美的效果,这也正是上博古籍修复的技术特色。在传承这些精湛的传统技艺之外,上海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工作近十多年来也结合了无损科技检测,遵循“整旧如旧”“可逆性”和“最小干预”的修复理念,使修复过程更为科学。

珂罗版书画复制技艺(市级)

于2018年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珂罗版印刷是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一种,19世纪6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光绪初年传入中国。运用该技术印制的复制品对原作的还原度极高,尤其利于书画文物的研究和保护。上海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该技术力量的博物馆,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了珂罗版书画复制团队,至今已传承四代,多年来为馆藏书画和其他机构、个人的藏品制作了大量品质精良的复制品。珂罗版复制全程由手工操作,分为四道工序:拍摄、修片、制版、印刷。对于彩色复制品需进行人工着色。目前上博负责该工作的团队在传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创新,推动珂罗版技艺不断向新高度攀登。

2、参与方式

参与人数40人(限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公众报名);

参加活动需提前预约,开始预约时间:5月6日12:00。

预约者请于活动开始前15分钟至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1118号)集合,签到时需出示报名信息及本人身份证原件;

其它活动细则以主办方现场公示为准。

活动二:精彩的导赏

导览内容:中国历代书法馆

活动时间:10:00-11:00

主讲人:赵象震

活动介绍:书法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书家在汉字不同结体的基础上,用毛笔书写出具有丰富运动节奏感的点、线,赋予其艺术生命力。又文字经历了篆、隶、楷、行、草的字体演变,形成了多形态的汉字体系,并衍生出纷繁多姿书法风格。上博书法馆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法通史的常设展馆,旨在向观众完整介绍书法发展的脉络。

导览内容:中国历代绘画馆

活动时间:10:00-11:00

主讲人:魏崴

活动介绍: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早在战国时代,人物画题材已经出现,至唐代尤为兴盛。山水画题材则在唐宋时期进入繁荣发展阶段。花鸟画紧随其后,于五代北宋之际形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流派的大画科。上海博物馆的绘画展厅展示从唐代至清代的中国画珍品。让我们通过阅读每一件文物,了解灿烂夺目的中国画史。

导览内容:中国古代玉器馆

活动时间:13:30-14:30

主讲人:郑昕雨

活动介绍: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以玉作器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在古代中国,玉不仅代表财富、权力和地位,还被用于祭祀天地、沟通神灵、辟邪敛葬、祈求祥瑞,甚至被当作长生灵药。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馆“通史”陈列了近300件(组)玉器,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发展。

导览内容:中国历代印章馆

活动时间:13:30-14:30

主讲人:牛健

活动介绍:中国使用印章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印章以文字为主要表义方式,先后深刻地参与到生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它包括以征信为主要功能的玺印和以玺印为物质外壳的篆刻艺术。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印章馆展出的四百余件印章文物兼具文化史料意义与艺术审美价值,是具通史性质的展览。本次导览从印章的文字演变、印章形态、材质及艺术风格着手,带大家领略玺印篆刻之美。

参与方式

  • 1、本次导览活动均为免费;
  • 2、所有到馆参观人员均需预约。请通过上海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制预约;
  • 3、在预约参观后,本次活动无需再次报名。请于每场导览开始时间前抵达相应展厅,于入口处找到主讲人;
  • 4、在参与导览活动时,请大家注意遵守秩序,文明参与活动;
  • 5、未经许可,请勿录音、摄像,谢谢您的配合。
  • 活动三:沉浸的手工

    缂织体验工作坊

    时间:5月18日9:30-11:30

    地点:观众活动中心

    参与人数:25人

    授课老师: 陈玉艳(廿四节气手艺学堂)

    缂,是一种通经回纬的纺织工艺,起源早且分布广。缂织工艺能够适应不同的纤维原料,承载不同文化特色的图样花纹,并融入到不同文明的技术传统之中。缂织的材质从最初的羊毛,发展到后来有亚麻、丝绸、棉线等。

    缂织技艺的手工艺人们在继承中发展,也在不断创新,探索传统技艺的互动体验方式。此次工作坊,我们将利用一种造型四四方方、小而精巧的工具,就如刺绣用的手绷,把南宋缂丝名作《莲塘乳鸭图》的局部画面放大,并选用更易操作的细毛线,即适合初学者体验,又保留了传统技艺的制作精髓。当脖颈修长的白鹭在你手下慢慢成形,或许你能获得一份如观“白鹭上青天”的广阔心境与美好体验。

    报名须知

    1、活动免费,需预约参加。
    2、预约者请按时出席活动,缺席者将被限制预约后续免费教育活动。
    3、观众活动中心位于上海博物馆北门外西侧下沉式广场,与展厅不连通,参加活动无需进馆。如参观上海博物馆展厅,请在此微信公众号中另行预约,并从南门外安检进入。

    报名方式

    预约开始时间:2023年5月6日10:00

    活动四:充实的课程

    值“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特展”举办之际,上海博物馆于5月18日推出展览特别活动:“文博人的书房——带你走进上博敏求图书馆”,为学生团组提供走进上博敏求图书馆的机会,带领大家感受书籍的力量。

    活动详情及预约方式请见预约入口

    以上活动以上海博物馆官方公示为准。

    2023国际博物馆日

    2023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日为5月18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中国博物馆学会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市区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该主题旨在强调博物馆是促进社区福祉、人类美好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在福建博物院展开。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后才能提问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目前本站所有活动仅作为活动内容展示,无收费项目!

    按照活动内容详情中的要求,到指定地点参与。

    目前实行邀请制发布,可在页面底部获取联系方式。

    门票为第三方平台提供,本站仅限推荐更多信息目的,购买行为完全在第三方平台完成,如有疑问请联系第三方平台及其门票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