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有数,万世宝之。灿烂记忆,流金岁月,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在成博盛大开启!
展览时间:2023.4.28-2023.8.9
展览地点: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
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详情
展览背景
从两河流域驶来的牛车,到安纳托利亚的铭文马具;从波斯帝国的兽首来通杯,到璀璨生辉的金银贵器……一段段隐秘的青铜回忆、一个个惊心的白银故事、一桩桩动人的黄金事件,人类长长的历史,离不开金属和治金的符号。亚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样地,孕育并保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递产,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灿烂的记忆流光溢彩,古老的文明纷至沓来。
4月28日,由成都博物馆、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在3楼临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至8月9日。该展通过来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268件/套金属器经典藏品,展现亚欧大陆不同文明和地区金属艺术发展、传播的轨迹,旨在打造一个古今对话、文明互鉴的平台,在金属与美的硬核碰撞中,映衬千年蓉城的古典与时尚。
展厅布置
为了使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到金属器发展的历史脉络,展厅以文明迭代为线索,直观地呈现出各亚洲文明古国金属器的形制流变。
展品范围囊括了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阿姆河文明、新亚述王国、乌拉尔图王国、波斯帝国、希腊化王国、贵霜帝国、萨珊波斯帝国等亚洲文明古国奉系万千又各具特色的金属艺术风貌。
如置身于铜山金穴般的展厅,观众可以看到古老而原始的牛车,承载了苏美尔人对繁衍生息的朴素信仰;铭刻着“天下四方之王”纳拉姆辛王铭文斧,器身斑驳却庄重威严;栩栩如生的山羊纹把手杯,纹路自然成趣;别致精巧的金王冠,加冕希腊化王国的璀璨成就……
每一件展品从肇始至完工,都将大自然的创造与人类的智慧完美结合,从而成就其集千恩万宠于一身的夺目之光,无声述说着各文明繁茂之地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积淀。
展品概况
中国北方草原、长城地带和河西走廊上,塞伊玛一图尔宾诺式相关器物发现,或可证明早在夏代以前,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就已与中华文明各区域文化产生交流。工匠们充分认识了青铜合金的性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原料配比制成礼器、兵器、乐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各类青铜器,并创造性地发明了青铜容器铸造技术。作为华夏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瑰丽的古蜀青铜文明在中华文明发生、发展过程中持续贡献,成为多元文明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侧面。
古蜀文明因青铜文化而闪耀,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闻名遐迩的金沙遗址,以及入围“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老龙头遗址,都是古代四川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
老龙头遗址是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的青铜时代墓地,它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其文化面貌除本土因素外,还显示出漠文化、欧亚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
本次展览精选了来自四川盐源的战国晚期的羊首形雷纹杖、蛇尾杖,它们造型奇异、霸气十足,2件枝形饰片缀有动物、植物、人物的抽象线条,还有1件独具特色的铜带饰,实证了西南、西北地区及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
异域文明
在金属器发展的千年文明中,各地区和文明以金属器为媒,不断传播、交流治铸技术与治金工艺,相互借鉴发展,共同绘就瑰丽的金属艺术画卷。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也在这场金属的合奏中,呈现出灿烂的文化底蕴和无上的劳动智展览现场,萨珊王朝的帝王狩猎纹盘、缠金银壶等精致器物令人侧目。随着丝绸之路交流加深,魏晋南北朝期间,萨珊波斯艺术中以生命树为中心的装饰手法图案成为中国织物的典型纹饰。
面对异域文化,唐人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审美习惯,对其吸收并创新。如古代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金银货币,不仅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文物,更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繁荣的见证。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历史沉浮中,各个文明的更迭流转,而中国广泛交流、吸收周边文明成果,在学习和互鉴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不断拓展文化根脉、壮大文明根系,以中华创造塑成了本土治金体系,彰显了光照古今的东方智慧,至今辉煌。
沉浸在岁月中的金属器上,每一道纹路都是最独特的符号。器言时光,文物们向我们娓娓道来那遥远又模糊的记忆。
文明源远流长,艺术生生不息。4月28日,成博邀您在“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中共赏塑金岁月!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