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服饰伟大多样,近日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正式开展,通过众多工艺精湛、图案丰富的民族服饰向观众展示中华民族服饰独特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火草麻布纺织技艺”制成的彝族火草棉服饰、赫哲族特有的“鱼皮衣”、壮族祭祀女长裙……下面来看看活动具体信息。
2023“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展出详情
展出展品180件(套),其中文物展品103件(套),选取别具地域特色的33个民族的传统女性服饰,以“衣香”“纳福”“焕彩”三个部分,生动展示女性民族服饰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传统民族服饰取材于自然,鱼皮、丝、麻、棉、毛等都可作为原材料;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风格,以美丽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珍禽异兽、植物花鸟等图案、纹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展览中还展示多件手缝制的服饰,从出生、成年、婚嫁,再到寿辰,人生的不同阶段,勤劳质朴的中华女性用无穷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将吉祥与祝福绣满衣裳,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
2023“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展品介绍
本次展览中,还可观赏到由彝族支系他留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延续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火草麻布纺织技艺”制成的火草麻布服饰——云南永胜彝族火草棉服饰,以火草和节麻混织而成;展览向公众展示赫哲族特有的鱼皮服饰文化,选用十几斤至数十斤的大型鱼,经过繁复工序,制成世间罕见的“鱼皮衣”。
汉服·妇女服饰
赫哲族鱼皮衣、裤、鞋、包(20世纪下半叶)绘制四季花卉纹的清中早期汉族女性石绿花缎绣喜相逢大袄,稻作田园纹样装饰的清末民初壮族土僚祭祀女长裙,精美丰富的纹样配色不仅展现了各民族的地域风格,也记述着服饰文化与园居生活的密不可分。
壮族土僚祭祀女长裙(清代)
2023“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文化传承
中国素有“衣冠之国”“锦绣中华”之美誉,女性的传统民族服饰更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本次举办的“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不仅是一场色彩美的视觉冲击,也是一场文化的盛宴。那些被一针一线缝制成的民族服饰上,映照着千百年来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审美印记,对美的千般形容与万般描绘,展现着少数民族女性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真心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珍惜。
服饰代表的文化形态,包容着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审美意识的嬗变,展现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探寻纹饰背后的民族故事,重温流淌在血液中的民族情怀,唤起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寄寓,“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与你一起翻开中国传统服饰新的一页。
据了解,“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于3月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至10月8日。喜欢汉服和各民族传统服饰的同袍们不可错过哦!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