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飞星传情,片片纤云弄巧。脉脉月华如练,悠悠又见鹊桥。一年一度七夕节,淮南市博物馆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
七月七,又七夕。2022年8月4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夕节。你以为这一天是我国古代的情人节吗?还是商家推出的“买买买”购物节?其实七夕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又名“乞巧节”、“女儿节”,节日庆祝形式可谓丰富多彩。这个七夕,来淮南市博物馆,带你感受“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的传统节日习俗魅力!
活动时间:8月4日 9:00-11:00
9:00-9:30 “我是牛郎/织女”拍照打卡
9:30-11:00 “馆藏文物中的七夕情”及乞巧习俗体验
活动地点:淮南市博物馆
活动对象:7—25周岁青少年(未成年观众允许家长陪同体验活动)
活动人数:30人,先到先得(已满)
活动费用:免费
活动介绍
为让观众体验到最浓厚的节日氛围,特设置“我是牛郎/织女”拍照打卡环节、“馆藏文物中的七夕情”及乞巧习俗体验互动环节。在最后的体验活动中,我们将通过“投针验巧”、“穿针乞巧”、“兰夜斗巧”三个闯关游戏竞赛项目评选出最为“心灵手巧”之人。同时,我们还为每个闯关参与者都准备了精美的古风纪念品,如果能取得最后的游戏胜利,根据名次还另有奖励发放!
如果你还珍藏有汉服,我们欢迎活动当天穿着汉服来馆参与体验!
投针验巧
“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
穿针乞巧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兰夜斗巧
来源于宫廷游戏:将物品散放在各处,让大家摸黑寻找,看谁找到的数量多、模样巧。七夕又叫兰夜,故称。
天淡银河垂地,相思无计回避。纵然千山万里,何处可寄此情?8月4日,淮南市博物馆等你!
声明
本站刊载以上活动内容仅为传播更多信息目的,不存在与主办方任何的利益关系。
用户参与活动如若被收取费用,此收费与本站无关,请参与者自行判断风险和参与活动。
网络发布的活动性质和真实性问题,本站无法给予保证,请参与者知悉其风险,建议联系主办方咨询。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本活动内容来源主办方或第三方网站,目的在于传播信息,推动用户参与活动,具体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参与活动请直接咨询主办方,分享转载本文请自行处理授权事宜!

2022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