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博“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将于5月17日开幕,展览展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宋、元、明、清珍贵古琴22张,辅以粤博所藏书画、文房、古籍等,从文人美学的角度解读古琴独特的音乐艺术,探寻古琴与中国文人的不解之缘。欢迎走进粤博,走进古琴音乐艺术的世界,感受其风雅绝伦的文化魅力。

展期:2022年5月17日至2022年8月21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三楼 展厅三
门票:免费需预约

有一种乐器,带着时间的气息,又宝光如新。音色深邃低沉,又清澈亮丽。它有着空灵的泛音——如摇曳在庙宇屋檐下的风铃,有着浑厚的低音——如吹过群山万壑的松风,有如大音希声,蕴含着独与自然天地往来的精神……这就是古琴,深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

高山流水跨越千载,记录着从未断绝的知音之意。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孔子以之感悟圣哲,竹林贤士以之明志,这是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是相如与文君的佳话,是欧阳修与苏东坡的情谊,更是中国文人怡情抒怀、励志修心的千古传承。

重点展品先睹为快

“松石间意”琴 北宋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琴底满刻铭文,连琴名共有文字题刻十二则,印款一枚,是目前所见题刻数量最多的古琴。落款者多为宋、明、清著名文人,且以吴地文人为主,如苏东坡、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沈周、文彭、王宠、石渠、陈庭鹭等。如此众多的名家题词聚集在一张琴上,这在古琴中颇为罕见。

“凤鸣”琴 宋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诗经·大雅·卷阿》
琴为桐木制,琴底颈部刻篆书琴名“凤鸣”,其下刻行草四言诗两行:“凤皇来仪,鸣于高岗。文章瑞世,其道大光。”落款“景祐元年春日,清画堂主人题”。下有篆书方印“王元颖印”。此琴曾经《今虞琴刊·古琴征访录》记载,时为袁均所藏;《中国古琴珍萃》第一〇〇号亦为此琴。

明 张瑞图制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此琴龙池内左侧墨书“果亭山人瑞图制”。“果亭山人”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的名号。张瑞图的书法笔势生动、峻峭劲利、顿挫疏爽、节奏感强,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称。张瑞图也是一位制琴爱琴之人。

明 陈献章 草书梅花诗卷 广东省博物馆藏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广州府新会县白沙里(今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古琴家,岭南地区唯一从祀孔庙的大儒,被后世尊为“岭南一人”。其自创的茅龙笔书法别开生面,震动中原书坛。

以上活动具体信息以广东省博物馆发布为准,本文仅供参考。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后才能提问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目前本站所有活动仅作为活动内容展示,无收费项目!

按照活动内容详情中的要求,到指定地点参与。

目前实行邀请制发布,可在页面底部获取联系方式。

门票为第三方平台提供,本站仅限推荐更多信息目的,购买行为完全在第三方平台完成,如有疑问请联系第三方平台及其门票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