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风流量”成为文化“流传密码”
国风是什么?好玩君认为,它是一种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由内在外的精神。如何让“国风流量”成为文化“流传密码”?下面这篇文章给出了答案。
让“国风流量”成为文化“流传密码”原文
近年来,许多传统文化在年轻一辈的努力下不断“出圈”,以各种独特新颖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随着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本土意识的萌芽觉醒,青年一代不再满足于没有民族特色的全球流行文化,而渴求带有本土文化属性的流行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要“活起来”、“传下去”,就必须把握住这股“国风热潮”,在“国风流量”中寻找“流传密码”。
汇聚主流渠道,引导小众圈层迈向同频共振。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媒体和草根社区都是各行其道,如“汉服圈”作为一个热衷于复兴、推广汉服文化的网络社群,曾经也只是作为一种比较边缘的亚文化在小众渠道流行,在这种“各玩各的”的传播模式下,主流媒体的国风传播常常曲高和寡,而草根渠道的国风传播也很少有机会大规模“破圈”。主流媒体需要主动贴近草根社区,从草根社区中挖掘创意和想法,将更多渠道流量分配给国风文化的草根传播,让那些既有才华、又有热情的国风青年提供更宽广的展示舞台。
结合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文化的形式壁垒。国风不断“出圈”的背后,是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当翩若惊鸿、衣袂飘飘的《洛神赋图》在互联网时代华丽重生,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展现在大众眼前,当甲骨文和文物“戏精”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
培育产业市场,实现文化传承“后浪”奔涌。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一直以来,“后继无人”是许多传统文化的最大痛点,戏曲也好,手艺也罢,镜头前的惊艳和飒爽,背后都是十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寂寞清苦,大部分的从业者付出与获得并不成比例,传统文化只有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
“总有人间一两风,圆我十万八千梦。”凭借着国风青年的热情之风、自媒体时代的“流量”之风、新技术手段的时代之风,让传统文化能够以新的面貌回归大众视野,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原文无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