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浪潮来袭,汉服市场爆发,为发扬传统文化带来新动能
认真复原,而不是复古!近十年汉服市场数据一览!
近年来,国风文化广受Z世代年轻人追捧。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将国风认定为是国际文化的潮流,是纯粹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自我表达,而并非是老土、刻板的传统符号。由此可见,国风文化正在以各种形式回归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诸如汉服节、文化类综艺节目、文创产品、文化体验活动等等,Z世代已然成为了推动国风文化走向新高点的推动者,弘扬中华传统,展现民族文化自信,并让更多的国风元素走向世界。
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它不仅具有其文化价值,更是Z世代眼中潮流的符号。过去只能在古代偶像剧、漫展COSPLAY群体中才会出现的汉服,如今已经从小众文化走向了主流市场,在社交平台的传播与催化之下,人们对于汉服的接受度也愈来愈高。国潮世代来临,年轻一代对于汉服的追捧更甚以往,汉服热浪来袭,汉服经济迎来井喷。全拓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仅有10.8亿元,但到2019年突破45亿元,增长率高达318.5%。随后汉服市场规模稳步大幅增长,至2021年达到101.6亿元。
同时,诸如“花朝节”、“中国华服日”、“汉服文化周”的各类线下文化节、汉服节、展会的举办和普及,进一步加速了汉服文化的破圈。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也为汉服文化的传播搭建起了交流沟通、心得互鉴的桥梁。而国内汉服爱好者的数量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汉服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激增,头部商家粉丝数增长迅猛,全拓数据显示,我国汉服相关企业注册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高达900家,增长率298.23%,2020年受疫情影响,注册增长率降至-26.67%,但仍有660家相关企业。
不仅是汉服热潮,随着古风IP作品大热,《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质节目爆红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认可国风美学,并开始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典籍故事。同时,“十三五”后,我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预计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5788家,其中国家级博物馆达1224家。“博物馆经济”的兴起,这种以博物馆或博物馆群为依托,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带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博物馆事业功能发挥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博物馆与各类娱乐节目的融合,也让了解文物成为了能够圈粉年轻一代的新娱乐模式,有利于培养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感、归属感和热爱。
全拓数据认为,汉服市场爆发,国风文化的浪潮来袭,国潮文化的关注度、热度都进入了高峰。然而,对于汉服品牌而言,在保证产品质量与史实的基础上应当顺应新时代潮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艺术有机结合,发挥发展之于传承的重要作用。同时,应当加强对消费者的相关教育和科普,历史赋能产品,共同探索国潮美学。